html模版巴中恩陽:四合院村村民脫貧走向新生活
巴中市恩陽區四合院村新居.(周星宇攝)

日前,記者來到巴中市恩陽區四合院村村民李恩澤傢,隻見一幢兩層的川東北四合院民居依山而建,房前花壇菊競秀,屋後山坡茶吐綠,屋內電器、傢具一應俱全。李恩澤夫婦剛從食用菌大棚幹活基隆電動床回來,打開電飯煲,擰開自來水,開始做午飯。“現在的生活是兩年前想都不敢想的。”談及如今的變化,李恩澤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
兩年前,四合院村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。山高坡陡、交通閉塞、沒有支柱產業、信息滯後,就是該村最真實寫照。如今,這裡卻是遍地綠樹紅花,處處產業興旺,一幢幢農傢新居嶄新漂亮,錯落有致。2016年底,該村順利脫貧摘帽。

易地搬遷 安居樂業 住上新房子

“吃過晚飯,我就會準時到廣場跳壩壩舞。”李恩澤跳得不亦樂乎。他說,春節前,搬進瞭新居,不僅生活條件改善瞭,文娛活動也豐富瞭。

四合院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,800多人,村民居住較為分散,在此之前,整個村有500多人住在高山上。那裡土地零星貧瘠,耕作條件差,村民住的都是低矮的土牆房。

“高山上,基礎設施簡陋,村民的居住條件差,在這樣的環境下,四合院村要想改變現狀,還得動大手術。”三匯鎮鎮長廖曉春說,近年來,恩陽區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、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等項目,四合院村也被列入其中,2016年,該村第一批川東北四合院民居風格聚居點順利完工,目前,21戶搬遷戶已全部入住。

“原來,住在大山裡,孩子讀書,還得到鎮裡租房子住,很不方便。”從高山上搬到村聚居點的李恩澤說,現在好瞭,孩子上學足足節約瞭1個小時的路程,很是方便。

修路建廠 改善設施 補齊“短板子”

要脫貧,路先行﹔要致富,先通路。“以前趕集一個來回要一天,有東西難賣,買點生活用品要肩挑背扛,娶媳婦的嫁妝要請不少人抬。因為窮,加上交通不便,很多人都娶不上媳婦。”該村村支部書記楊俊萍說。

2016年,在扶貧項目的支持下,全村老百姓的努力下,該村硬化道路15.2公裡,四個組全部硬化瞭社道路,人行便道修到瞭傢門口。

“ 現在水泥路通到瞭傢門口,以後我們搞產業更加有信心瞭,再也不怕東西運不出去瞭。”村民李惠澤說。

在四合院村還有一難就是飲水難、灌溉難。“一到夏天我們這裡就缺水,喝水還要到山下去挑,而像我們這些年紀大的就更困難瞭。”83歲老人陳通政說。

“去年年底,我們就在該村新建瞭一個大型自來水廠,把水管安裝到所有住戶傢裡,水廠在正常運行的情況下,每小時可以產3.5萬方純淨水,完全能滿足全村所有住戶飲水。”三匯鎮水務站站長李仕富說,2017年,該村還將在每個村民小組修建一個蓄水池,並把村裡的中型水庫升級為大型水庫,到時,村民將徹底擺脫靠天吃水種糧的歷史瞭。

養菇種電動床架筍 致富增收 過上好日子

如何打破老百姓的舊觀念、舊習慣、舊方法,徹底斬斷“窮根”、開掘“富源”?這是所有貧困村的難題。

2016年,四合院村引進中勝專業種植合作社,發展茶樹菇、蘆筍等產業,並積極引導農戶依法、自願、有償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。

馮波是該村2014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,一傢4口人,傢裡有兩畝耕地,主要種植雜糧豆,妻子常年多病,無法勞動,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,一個讀大學,一傢人的日子過得異常艱難。

2016年在當地黨委、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,馮波將傢裡的2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茶樹菇,自己也到合作社裡打工。“去年我傢的收入達3萬元,足足比2015年翻瞭10倍。”馮波說。

截至目前,該村已發展21個茶樹菇大棚、栽植蘆筍600多畝,預計豐果期年產值達到300萬台東電動床元,每畝將為農戶增收4千至1萬元的收入。

“現在公路通到傢門口,傢傢喝上幹淨的自來水,貧困戶住上瞭新樓房,產業也發展的風生水起,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。”談起這兩年的變化楊俊萍有說不完的話。

醫療電動床評價F459562ACC20F093
arrow
arrow

    vsk693a7o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